| 1. 過敏源 | 
 
  | 
 | 空氣中的過敏源稱為”生物煙
霧&
rdquo;, 專指來自於病毒、細菌、真菌及其孢子以及原生物的傳播。台灣氣候高溫溼熱,除了是塵蹣孳生的溫床外,更是適合黴菌生長的好環境。 | 
 
  | 
 | 影響: | 感染心血管疾病及流行性感冒的風險, 增加氣喘或是感冒的機會及誘發身體過敏的產生,例如:
打噴嚏、喉嚨乾燥、眼睛鼻子過敏、頭痛、昏昏欲睡、容易疲倦、咳嗽、氣喘、皮膚發癢、情緒起伏大……等等。
尤其是飄浮在  
空氣中的黴菌孢子或代謝物,易成為人類的過敏原,引發支氣管哮喘、蕁麻疹、過敏性鼻炎、結膜炎、腸胃炎、皮膚炎等過敏症。 | 
 
  | 2. 甲醛 | 
 
  | 
 | 甲醛就是俗稱的福馬林,具有防腐作用,用來浸泡病
理切片及人體和動物標
本。空氣中的甲醛來源主要包括: | 
 
  | 
 | 1) | 用作護牆板、天花板等裝飾材料的各類醛樹脂膠人造板,比如合板、細木板、纖維板和刨花板等;2.
含有甲醛成分並有可能向外界散發的裝飾材料,比如貼牆布,貼牆紙,油漆和塗料管;3.
有可能散發甲醛的室內陳列及生活用品,比如傢俱、化纖地毯和泡沫塑料等;4. 燃燒後會散發甲醛的某些材料,比如香煙及一些有機材料。5.
有些芳香劑、殺蚊液也含有甲醛成分。 | 
 
  | 
 | 2) | 衣物中的來源 :
白挺或免燙的衣物尤其是有些牛仔褲、標榜100%防縐防縮的衣褲或全棉免燙襯衫使用乙二醛樹脂定型,都含有甲醛成分。甲醛對人的皮膚強烈刺激作用,會引起
皮膚溼疹、全身過敏。 | 
 
  | 
 | 3) | 食物中的來源 :
食物中添加甲醛,常為了漂白、蛋白質凝固、及保鮮防腐上的作用。在台灣以前曾有蘿蔔乾、米粉、粉絲中添加甲醛漂白;中國大陸現在則有鴨血豆腐、腐竹、掛麵
添加甲醛蛋白質凝固及漂白。中國大陸市場上有發現蝦仁、烏賊、海參、黃喉、魷魚、鴨腸、鴨掌、海螺、天梯、扇貝肉等海產食品泡過含甲醛藥水保鮮防腐。 | 
 
  | 
 | 影響: | 
 
  | 
 | 1) | 呼吸暴露 :
當室內含量為0.1毫克/立方米(PPM)時就有異味;0.5PPM時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淚;0.6PPM時引起咽喉疼痛;濃度再高可引起噁心、嘔吐、咳
嗽、胸悶、氣喘甚至肺氣腫;當空氣中達到230PPM時可當即導致死亡。長期吸入低劑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、結膜炎、咽喉炎、哮喘、支氣管炎等慢
性疾病。 | 
 
  | 
 | 2) | 胃腸吸收 :
食入含有甲醛的食品會直接產生中毒反應,輕者只有口腔、咽、食道、胃的黏膜刺激,較重者有頭暈、咳嗽、嘔吐、上腹疼痛。重者會出現大量腸胃出血、昏迷、休
克;導致肺水腫、肝腎充血及血管周圍水腫。且還會損傷人的肝腎功能,可能導致腎衰竭,一次食入10至20毫升會會出現昏迷、休克致死。如果消費者因食用含
有甲醛的食品而出現上述症狀,應立即飲用300毫升清水或者牛奶,起到稀釋和在胃裏形成保護膜的作用,減少胃的吸收。症狀嚴重的要立即去醫院治療。 | 
 
  | 
 | 3) | 長期接觸低劑量 :
會使得女性月經紊亂、妊娠綜合症,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、染色體異常。甲醛還有致畸、致癌作用。高濃度的甲醛對神經系統、免疫系統、肝臟等都有毒害。據流行
病學調查,長期接觸甲醛的人,可能引起鼻腔、口腔、鼻咽、咽喉、皮膚和消化道的癌症危險性增加。 | 
 
  | 
 | 
 | 
  
   
   | 甲醛濃
度 | 對人體
的傷害 |  
   | 0.05ppm | 幾乎沒
有臭味或感覺 |  
   | 0.5ppm | 眼睛會
有刺激感 |  
   | 0.8ppm | 有臭味
產生 |  
   | 5ppm | 頭暈、
喉嚨開始不舒服 |  
   | 15ppm | 開始咳
嗽、流眼淚、有壓迫感 |  
   | 20ppm | 刺激呼
吸器管系統、心跳加速 |  
   | 50ppm | 造成肺
部水腫乃至死亡 |  
   | ◎
裝潢期間累積甲醛濃度高達2ppm左
右 |  
   | ◎
在室內點一支香,甲醛濃度在半小時內高達0.21ppm |  | 
 
  | 3. P.M2.5 | 
 
  | 
 | PM2.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.5微米的
顆粒物,也稱為可入肺
顆粒物。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/20。雖然PM2.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,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。與較粗的大
氣顆粒物相比,PM2.5粒徑小,富含大量的有毒、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、
輸送距離遠,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品質的影響更大。 | 
 
  | 
 | 影響: | 粒徑在2.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,被吸入人體後會進入支氣管,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,引發包括哮喘、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。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
管和肺泡進入血液,其中的有害氣體、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,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。在歐盟國家中,PM2.5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8.6個月。而
PM2.5還可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,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推波助瀾。 | 
 
  | RGF inside
防疫淨化設備,如何淨化及改善室內空氣 | 
 
  | PHI+REME專利技術是在寬譜紫外線與多種稀有金屬催化劑作用下產生的,包括過氧化氫、羥基離子、超氧負離子及純態負離子等在內的PHI淨化因子,能夠迅速殺滅空氣中
超過90%以上的細菌、病毒和黴菌,並可以分解VOC(易揮發有機物質)氣體,同時生成的負離子還可以消除空氣中的微粒和異味。在淨化的過程中臭氧含量被
嚴格控制在0.02ppm(美國聯邦標準0.04ppm)以下,淨化完成後淨化氣體迅速被還原成二氧化碳和水,無任何多餘的化學物質殘留,不產生污染。對
人體及環境無害。 | 
 
  | RGF PHI+REME空氣淨化系統功效 | 
 
  | 
 | 一、 | 有效殺滅有害微生物 : 如黴菌、退伍軍人菌、肝炎病毒、SARS病毒、冠狀病毒、禽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等。 | 
 
  | 
 | 二、 | 分解可揮發有機物 : 苯、甲醛、氨氣、乙醚及TVOC(揮發性有機氣體)等化學有機物。 | 
 
  | 
 | 三、 | 消除異味 : 通過人體呼吸的汗液、大小便、物體黴變及腐爛等化學反應產生的異味。 | 
 
  | 
 | 四、 | 沈降可吸入顆粒物 : 減少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淨顆粒物。 | 
 
  | RGF
PHI+REMI淨化設備與他牌空氣清機比較之優勢 | 
 
  | 1. | 快
速: | 淨化效率比臭氧高200倍,比紫外線高3000倍。 | 
 
  | 2. | 即
時: | 在飛沫起始傳播的90公分內,殺滅其中99%的
病菌,大大降低了疾病通過空氣傳播的可能性。 | 
 
  | 3. | 全
面: | 全面消除細菌、黴菌、病毒等有害微生物,分解有毒氣體(如苯、甲醛、氨氣等異味氣體及TVOC(揮發性有機氣體)等、去除煙味,沈降小至直徑0.01微
米的空氣懸浮顆粒物。 | 
 
  | 4. | 高
效: | RGF
PHI+REMI技術經過美國國家實驗室、中國疾病控制中心、中國軍事醫科院、中國航太城及上海地鐵等權威機構和用戶一致認可,效果顯著 ! | 
 
  | 5. | 主
動: | 多數空氣淨化設備只是利用過濾處理的方式,對空氣進行了”被動處理”,速度慢效果差,容易出現衛生死角,RGF
PHI+REMI技術產生淨化粒子遍佈於整個空間中,主動分解各種有害污染物, 並且可以同時殺滅存在物體表面的細菌病毒,預防空氣傳播疾病。 | 
 
  | 6. | 安
全: | 使用期間臭氧含量低於0.02ppm,
可以在人居住環境下長期使用而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。 | 
 
  | 7. | 經
濟: | 過濾式空氣淨化裝置需要頻繁更換過濾裝置和定期維護,成本較高。採用RGF PHI+REMI技術的空氣淨化器保証25,000小時運
作期內免維護和無濾網耗材。 | 
 
  | 8. | 方
便: | 採用輕巧化設計,產品體積小、重量輕,便於安裝與拆卸,使用期間無需專人維護。 | 
 
  | 9. | 節
能: | 單台淨化器工作時耗電功率低於20瓦(相
當一顆電燈泡的用電量)。 | 
 
  | 10. | 靜
音: | 無其它零件運轉,不會產生任何額外噪音。 | 
 
  | 臭氧的使用與安全限制表 | 
 
  | 
  
   
   | 臭
氧含量(PPM) | 使用及安全限制 |  
   | 0.003~0.015 | 臭氧的氣味檢測範圍 |  
   | 0.005~0.01 | 茂密的森林內空氣 |  
   | 0.02~0.05 | 閃電後周圍室外空氣 |  
   | 0.003~0.08 | 紫外線燈泡使用時周遭空
氣內(棒燈) |  
   | 不大於0.03/0.05 | 台灣IAQ規
定第一類及第二類場所之臭氧濃度極限 |  
   | 不大於0.04 | 美國勞工部(SHA)對室內空氣臭氧濃度的安全極限 |  
   | 不大於0.05 | FDA對醫療器械使用的安全極限
(室內) |  
   | 不大於0.05 | 美國加州環保局對空氣淨
化設備的使用要求(室內) |  
   | 不大於0.12 | 美國環保局對城市空氣的
極限 |  
   | 不大於1.0 | 人類對臭氧的耐受程度 |  
 | 
 
  | RGF 設備對臭氧的控制 | 
 
  | RGF的工程師已大力測試RGF的空氣保護設備(包括PHI和PHI+REME),藉由委託公正第三方實驗室,政府機構及獨立大學實驗室(其中包括:美國
FDA,聯邦食品安全服務,ETL認證,TUV認證,UL認證和堪薩斯州立大學,等等)。結果總是在安全規定範圍或0.01ppm以內,遠低於約五分之一
的美國 FDA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安全限制。 | 
 
  | 
 | 
 |  
 | 
 
  | 
 | 
 | 
 | 
 
  | 
 | 
 | 
 |